亚洲啪啪网站,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,亚洲2020天天堂在线观看,无码五月天国产原创

 
 

“火車司機世家”見證中國速度

發(fā)布時間: 2019-02-12 09:50:00 | 來源: 中國青年報 | 作者: 胡志中 | 責任編輯: 和海佳

楊家四代鐵路人,三代都是火車司機。在太原機務段,這個“火車司機世家”幾乎無人不知,被稱為南同蒲鐵路線上的“楊家將”。

楊家祖孫四代——楊鳳翔、楊慶堂、楊子華、楊玉峰都是鐵路職工,從蒸汽機車、內燃機車、電力機車、到今天的復興號動車組,他們見證了不同時代鐵路的歷史變遷,也見證了中國鐵路的發(fā)展速度。

如今,中國火車時速從過去的40公里“飛”到了350公里,而在已80歲的楊慶堂看來,火車司機也從“黑領”走向“白領”,變化的不只是車速和車型,鐵路服務也在全面提升。

楊慶堂的父親楊鳳翔,曾是新中國第一個春運的服務者。

1948年5月山西臨汾解放后,楊鳳翔就加入到原臨汾機務段的生產建設中,參加了南同蒲鐵路的搶修工作。楊慶堂至今仍記得,父親總是夜半被人叫走,特別是春節(jié)前后。

1954年,首個春運開始。那時,南同蒲線上牽引運用機車以斯勒5、解放6型等蒸汽機車為主,這些機車大多是歷經戰(zhàn)亂后,拼湊修復的日本機車,配件短缺、毛病不斷。為此,從事蒸汽機車檢修工作的楊鳳祥和同事要盡全力保障機力供應。

在楊慶堂心里,父親留給自己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這種“愛路愛崗的精神”。父親去世后,他中斷學業(yè),子承父業(yè),從火車司爐做起,后來考上火車司機,成為南同蒲線上首批開國產“建設型”“人民型”蒸汽機車的火車司機。

“干司爐,上車前要在模型煤箱上進行大量投煤練習,要求10分鐘鏟280鍬煤,投入爐膛要均勻準確,爐門的閉合和鏟煤的節(jié)奏要協(xié)調?!北M管退休多年,說起當年的業(yè)務,楊慶堂仍如數(shù)家珍。

“每個班,僅副司機和司爐兩人人工鏟的煤,就要燒掉三四噸。途中還得瞭望信號、拉小水泵上水、配合司爐燒火、清理爐灰等?!睏顟c堂回憶,那時當好火車司機不容易,既要有技術,還得吃得大苦。

20世紀80年代,中國蒸汽機車開始向內燃機車轉型,楊慶堂也看到了運力改變的希望。1984年12月,鐵路面向社會招工時,他果斷讓高中畢業(yè)的兒子楊子華選擇了鐵路,到機務段當火車司機,并將自己佩戴多年的一塊火車司機專用懷表送給了兒子。

相比父親,楊子華的駕駛環(huán)境有所改善,但車輪與鐵軌碰撞的噪音很大,駕駛室密封性差,正副司機溝通主要靠“吼”。

此后的1997年到2007年,中國鐵路前后經歷6次“大提速”。20世紀末,鐵路平均時速僅五六十公里,到第六次提速完成,主要干線開始以時速200公里運行。

“現(xiàn)在的線路比過去好太多了?!睏顟c堂說,過去一根軌長12.5米,后來增長到50米,再后來100米……現(xiàn)在已是無縫接軌,線路好,火車就能跑得更快。

如今,楊家第四代鐵路人、90后的楊玉峰,也與父親并肩作戰(zhàn),成為機務段行車三隊最年輕的指導司機。

今年春運,楊玉峰同時擔負起13個機班的日常業(yè)務指導、技能幫教和安全盯控工作?!皠e看小伙兒年紀不大,辦事穩(wěn),干活拼。”同為指導司機的宋師傅這樣評價他。

事實上,“一開始我不愿入這行?!睏钣穹逭f,自己打小就看到父親工作的艱苦,常不著家,春節(jié)更是難得團圓。他還曾向家人表態(tài),要準備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但是楊慶堂仍然希望孫子回到鐵路上來,“畢竟整個家族都是機務人,既熟悉鐵路,也有了感情?!?/p>

有趣的是,在楊玉峰作出創(chuàng)業(yè)決定的同期,適逢鐵路系統(tǒng)招聘火車司機,在爺爺、爸爸勸慰、鼓勵的“夾攻”中,楊玉峰悄悄跑去參加了招聘考試。

“我也是報考完了才跟家人說的,就是想讓他們知道,我當火車司機,是因為我自己想嘗試,而非聽命于家人?!睏钣穹逭f,那時太原客運段“晉之星”高速動車組正式運行,“我覺得這車給力,特別‘高大上’,感覺特別好?!?/p>

一切出乎意料地順利,楊玉峰不但成績優(yōu)異,還憑著自己的努力從眾多司機中脫穎而出,成為指導司機。

楊玉峰對于這份工作的認知,也在不斷改變。“現(xiàn)在我覺得,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、有收獲的職業(yè)?!彼f,自己最喜歡的就是春運時段,“看到站臺上那么多期待回家的人坐上我開的車,明顯感覺車比平時重了,而我就是那個送他們回家的人?!?/p>

楊玉峰考入鐵路行業(yè)的那一天,楊子華激動地將父親傳給自己的懷表,交給了兒子?!捌鋵嵾@塊老懷表,對于我的工作已不再發(fā)揮作用,我們有著很多更精密的儀器來計量時間與數(shù)據(jù),但這是楊家傳下來的‘接力棒’,我既然接過來了,就要努力做好?!睏钣穹逭f。

說起幾十年間中國鐵路的變遷,楊慶堂老人感嘆,“從我和父親那會兒40多公里的時速到我兒子的90多公里,再到孫兒這一輩,和諧號、復興號,最高350公里,沒法比呀,不是一回事兒!”老人笑著擺手。